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推广棉花秸秆粉碎料栽培食用菌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2015-09-02 信息来源:澧县老科协 【字体:

 

推广棉花秸秆粉碎料栽培食用菌前景广阔

澧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杨先华

 

  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各种多糖且热量低的高级食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明显的食疗作用。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老少皆宜,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山珍”,是21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完全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21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发展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加之食用菌又是一项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短平快致富项目。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基废料(菌渣)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在发展都市农业、效益农业的今天,食用菌产业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被广大群众所认识,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秸秆栽培食用菌是典型的高效循环经济

  大粮食产业理论认为:粮食作物由果实和秸秆两部分组成,人类食用的果实,只是农作物重量的20%,其余80%的秸秆都不能食用;而食用菌却能把这80%的废物,安全转化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有机食品。澧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不仅为多种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栽培环境,而且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据统计,全县每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油菜、棉花、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上万公顷,经测算,每年能用于栽培食用菌的仅棉花秸秆就达20万吨,其中除极少量被用于生物发电和食用菌栽培外,其余的均被白白就地焚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利用棉花或其它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可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

  我县传统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多为棉籽壳、玉米芯和木屑,但由于资源有限和成本较高而制约了发展,而通过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特别是棉花秸秆栽培食用菌,其栽培原料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同时,生产鲜菇后的菌渣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也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既可大量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焚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益,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多年实践证明,栽培一茬100平方米的双孢菇,原料和菌种、大棚投资800-1 000元,可产鲜菇1000千克,产值6000元,纯收益4 000-4500元;栽培一茬100平方米的平菇,原料和菌种、大棚投资3 700-4 000元,可产鲜菇3500千克,产值10000元,纯收益6 000-6 300元;栽培一茬100㎡的竹荪,原料和菌种投资300-500元左右,可产干菇20kg,产值2000-4000元,纯收益3000元左右;搭简易棚周年栽培667㎡食用菌,每年将消耗2-3公顷大田的农作物秸秆,产生1万千克的鲜菇,纯收益3万元左右。

   2010年以来,利用自行改制的棉花秸秆整体粉碎机,澧县食用菌协会指导部分菇农在澧南、永丰和张公庙3个乡镇建立棉花秸秆粉碎基地,推广到全县用于平菇、茶树菇、竹荪、木耳、秀珍菇等食用菌品种栽培,总结了一套很好的配方标准,取得了最少高于传统50%以上的成本效益,虽然,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棉花秸秆仅有1.2万吨、不足全年棉花秸秆总量的5%,但生产各类鲜菇量近1万吨,总产值逾千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500多人,产菇后的菌渣达0.8万吨。并且,将产菇后的菌渣加入无害化的添加剂经发酵后作为绿色有机肥料,肥效可相当于100%碳肥肥效的约1.5-2倍,且极好地改良土壤结构;若利用产菇后的菌渣适当添加尿素、麸糠等经低温发酵,还可直接获得粗蛋白含量在18%-20%的无污染的高蛋白饲料。菌渣饲料利用后再次进入新的生物循环,形成了多梯级循环、多层次搭配、多效益统一和生物多次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有效地延长了食物链和生态链,实现了大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协调发展。栽培食用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澧县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将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也将逐年加大。所以,棉花等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生态效益显著,而且也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 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实现经济循环

我县食用菌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辉煌于90年代,以县食用菌研究所为龙头,与香港金龙湖集团、湖南银华公司组建湖南东方灵芝有限公司,产品行销全国,一度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的一面旗帜,在全省均有较高的知名度。步入2000年后,由于体制及市场等因素影响,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萎缩不前,到2008年底,全县只有极少菇农零星种植食用菌,且极少年轻人愿意加入。对此,我们期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食用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研究开发出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多品种和规模化、产业化新模式,从而使全县食用菌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引进试验研究适宜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及配套技术

  澧县有大量的农作物特别是棉花秸秆资源未被利用,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变废为宝?经多地、多次考察调查论证,建议开发、利用农作物特别是棉花秸秆栽培食用菌。根据实际情况情,研究探索适合我县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科研思路。

  (1) 培育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逐步引进国内各类食用菌的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栽培对比试验,选择适合我县生态条件下的优良品种或菌株,培育出适合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的优良菌株,如白黑褐灰色平菇、高中低温型平菇和双胞蘑菇、茶树菇、竹荪、姬菇、秀珍菇、木耳、草菇等。

  (2) 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栽培技术

  针对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其生物转化率不同,品质性状也不稳定的实际,根据我县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的生活习惯,设计不同的生态小气候,筛选出简单易行、又能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

  (3) 开展食用菌栽培配方的研究

  由于不同食用菌品种对营养源的要求不同,以及各种农作秸秆营养成份也不同。因此,我们主要针对棉花秸秆进行科学配比、试验、示范,筛选以获得栽培各食用菌品种的最佳配方,推荐给广大菇农,达到节本增产增效。

  2. 推广食用菌与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食用菌适宜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生产,可以与水稻 、玉米、葡萄等农作物或与林(果)进行套种,也可在蔬菜大棚内与蔬菜间作生产或在家前屋后的庭院内栽培,即不增加投入,又不减少其它作物产量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使粮菌、林(果)菌、菜菌均获丰收。

  (1) 农田栽培食用菌

  食用菌与大田农作物套种,形成了生物间互助互利的群体关系,即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代谢物质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食用菌呼吸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正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农田栽培主要是将一些适应性强的食用菌品种如竹荪、木耳等,套种于水稻、玉米、葡萄等农作物或林()行间,随这些作物的生长季节而生产,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应用不同的间套种方式。如在玉米或葡萄的大行中挖深20厘米的浅床套栽竹荪,一般667平方米产干菇50-100千克(200-300/千克),同时玉米或葡萄可增产10%以上。

  (2)大棚蔬菜与食用菌轮作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但晚冬早春间连续低温阴雨寡照的天气经常发生,大棚内栽培蔬菜难度大、成本高,一般空闲两个多月,正好可以轮作喜低温的平菇,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同时大棚连续多年栽培蔬菜后,会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并由于覆盖农膜,雨水冲洗减少,下层无机盐上升,土壤盐碱化加重,严重影响蔬菜生长。食用菌与大棚蔬菜轮作后,可促使土壤盐分向下层移动,并由于保持了土壤潮湿,土壤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变,使土传病菌基数下降。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大棚等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环境恶化的问题,促进蔬菜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3)庭院栽培食用菌

  农村每户的家前屋后都有一定面积的庭院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剩余劳动力栽培食用菌,一般秋冬季节室内发菌,春夏秋季在庭院的花木果树中搭简易棚架栽培,实行花木果与菌复合经营;产菇后的菌渣再用于沼气池生产沼气或作为畜禽饲料,沼气渣或畜禽粪便再还田,达到综合循环利用。

  3. 食用菌周年栽培和产业化开发

  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品种特征、管理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应用各类食用菌品种已成熟的栽培技术,选用适宜的高中低温型的菇类,合理搭配,人为的调控环境小气候进行食用菌多品种、高密度的周年栽培,并逐步实行龙头企业加农户产业化开发,实现规模经营、周年供应鲜菇。

  (1) 简易菇房和大棚内周年栽培

  利用简易菇房和大棚周年栽培食用菌的模式及品种调节配套技术在澧县正努力推广应用。因其菇房和大棚内与室外比较,温度相对平稳,昼夜温差小,空气相对湿度高,便于调控和消毒处理,保证了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再根据不同季节和生产条件,选用不同温型的食用菌品种,进行各种食用菌栽培,做到周期长短结合、温型高中低配套,加上夏季覆盖遮阳网、水空调降温和冬季加增温等设施实现食用菌周年栽培,周年供应,满足人们一年四季食用新鲜菇类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消费量。

  (2) 工厂化周年栽培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主要是通过高科技投入模拟各食用菌品种的最佳生态环境而实现周年栽培与供应,如目前已投产的和平生物,日产杏鲍菇数千斤。食用菌工厂化周年栽培与供应是实现食用菌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澧县应计划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工厂化周年栽培多种食用菌的能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 龙头企业加农户产业化开发

  随着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急需培养一批食用菌产加销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采用基地加农户的形式,即企业建立基地实行机槭化生产,负责秸秆的加工、配料、拌料和培养基的生产,以及培养基的装袋、灭菌和食用菌的接种,然后将菌袋发放或出售给农户,农户负责发菌、出菇管理,收获的菇产品再交送给企业,企业收回产品后,负责加工、贮藏和销售。这种现代产业化规模生产的新模式,企业充分发挥了设备和专业技术的优势,不同季节生产不同品种,一年四季不间断的生产,生产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则充分利用了空闲场地和人力,不需设备和收集信息、销售产品的人、物力投入,让企业和农户实现互惠互利。

  4. 菌渣的综合利用

  食用菌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栽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杂菌污染废弃物,生产结束后又剩下大量栽培废料—菌渣。这些废料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成为污染源,造成生产环境恶性循环,导致食用菌制种和栽培失败机率增加。特别是规模化生产,不可能采用焚烧和搬离场所等消极处理方法。要使食用菌生产走上生态高效经济循环发展道路,必须开发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形成食用菌—营养食品—大众健康的产业链和农作物秸秆—菌渣饲料—饲养业—有机肥料的农业生态循环链,实现变害为利,变废为宝,节本增益,促进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持续的发展。

  (1) 菌渣生物饲料的开发利用

  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基质棉籽壳、稻麦棉油秸秆、胡桑枝、玉米芯等,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多糖,在栽培过程中被食用菌分泌的各种酶降解,菌渣中含有丰富的各种易吸收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再经过生物发酵,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比原来的基质高二倍以上,可以做成饲料、饵料或其添加剂,用于猪、牛、羊、鸡、鸭、兔、鱼等动物饲料,替代部分粮食,降低饲养成本。

  (2) 菌渣循环利用

  利用自然界中无害微生物,对食用菌栽培中的污染物进行堆制和沤制处理,使物料熟化,富集营养,成为用食用菌循环利用的优质基料。即食用菌种植后的菌渣废料,可直接用作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的部分原料,前茬菇的菌丝生长分泌各种酶,对基质起熟化作用,为后茬菇提供速效营养物质。

  (3) 菌渣生产绿色肥料

  食用菌栽培废弃物加入无害化的添加剂,生产绿色有机肥料,用绿色肥料给农作物、果林树木施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农作物、果林树木的产量和品质,周而复始,转化为循环经济。

  (4) 菌渣基质栽培

  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大棚内连年种植蔬菜,连作障碍(如病虫害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无土栽培由于使用化学营养液或蛭石等基质,存在着栽培成本高,操作难度大,不易推广等缺点。利用丰富的菌渣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生产蔬菜,既可显著降低成本,简化操作规程,又便于推广,使蔬菜产量显著提高,达到优质、安全、无公害。

     

Power by YOZOSOFT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