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拓展美丽乡村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05 信息来源:市老科协 【字体: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鼎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但要进一步建设好我区美丽乡村,它需要集聚全区人民的智慧,把握如下发展路径:

一、建设美丽乡村,政府主导是前提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金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抓政府主导主要突出五点:一是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建设任务、建设目标、推进措施。二是制定美丽乡村建设部门工作职责。对32个成员单位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相继提出了指导意见。三是落实联点区级领导和后盾单位。共有32个区级领导,110个后盾单位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区级领导负总责,后盾单位大力支持点村建设。四是统筹安排财政引导资金。区政府每年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700万元以上,其中对美丽乡村示范村每村补助30万元,计360万元;美丽乡村点村每村补助10万元,计250万元。两项合计610万元。奖励及工作经费90万元。五是强化督导检查与考评激励。全年区指挥部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督导检查4次,每次编发情况通报,全年召开2次高标准调度会,同时还制定了考核办法和奖励措施,区财政每年拿50万元作奖励基金。

二、建设美丽乡村,群众主体是关键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谁建设,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把握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这一关键,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村”,重点是农民,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把其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群众主体重点突出了四个方面:一是建设规划由群众作主。目前已编制的12个示范村规划全部实行“五议公开”程序(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公开评议、书面决议公开、执行结果公开),建设规划体现了群众意愿。如谢家铺镇向家巷村支两委在规划中原定是整修村大会堂,群众认为会堂一年开不了几次会,强烈要求建农民休闲广场,村支两委采纳了村民意愿,去年该村的6个建设项目都由群众审定,让群众满意。区委、区政府在选择示范点村时十分尊重民意,条件再好,群众没有热忱,也不把它作为示范点村。二是建设资金由农民筹措。去年我区农民自筹8303.1万元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占总投入额的70.1%,表现突出的有向家巷村,该村全年260万元项目建设中,村民自筹120万元,进行电力改造、路灯亮化、安全饮水、文化广场建设;石板滩镇荷花堰村农民自筹80万元完成3.5公里道路硬化;牛鼻滩镇上林村农民自筹100万元建蔬菜大棚;谢家铺镇仙人塘村发展油茶产业,农民自筹资金人平已经突破2000元。三是建设工程由农民监督。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部由村务监督委员会牵头,实施全程监督。对工程质量负责。四是建设成果由农民维护。由于我们广泛尊重了农民意愿,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也激发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维护的自觉性。官桥坪村群众还自发成立了护路、护渠、护林。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还凝聚了人心、消除了纷争,增强了和谐,如官桥坪村老上访户战退军人王业友看到了本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目前再不上访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原来向家巷村班子闹派性,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村支两委工作热情高涨,各项工作在全镇领先。

三、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支撑是灵魂

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增加造血功能,增加造血功能,重点是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才能村强农富。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证。产业兴村,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支撑和后劲,特色兴村,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活力。我们结合鼎城区情,在示范点村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培植壮大专业大户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产业模式。如蒿子港片两个村,以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和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石板滩片三个村以发展花卉苗木和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灌溪片两个村以发展城郊农业和以庭院经济、葡萄产业为重点;谢家铺片区三个村以发展优质水稻、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牛鼻滩上林村以发展高效蔬菜为重点;黄土店镇沧浪坪村以发展楠竹产业和挖掘文化底蕴为重点。此外,我们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向家巷村在常德烟厂每年务工人员有600多人,劳务收入近2000万元。

四、建设美丽乡村,项目带动是保障

从我区的实践来看,注重项目引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仅去年,全区已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各涉农部门自觉将项目投入到示范点村,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区直有关部门按照“来源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尽其能”的原则,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项目整合力度大的区水利局环洞庭湖治理项目投入1100万元,用于蒿子港仁和、长安村的农业设施改造;投入1400万元用于石板滩片区山塘水库整修和喷滴灌工程;投入380万元建设了上林村喷灌设施。投入500万元对石板滩老渐河进行治理,投入了600万元对示范村的安全饮水进行了改扩建。同时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蔬菜办等相关部门对农业产业投入达到了500多万元。

五、建设美丽乡村,社会参与是动力

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十分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并把社会参与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仅去年,利用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2686.3万元,占农民自筹投入的33.6%,特别是近几年来投入社会资本33686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共参与建设项目368个,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区的一大亮点。如沧山乡沧浪坪村戴宏辉为村里捐资260多万发展文化产业。去年又捐资65万元建设美丽乡村。长岭岗乡蒋家坪村村民蒋祥弟是常德市龙弟餐饮连锁集团总经理,他致富不忘家乡,自筹资金修建了一座“常德龙弟源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该庄园集休闲、度假、餐饮、垂钓、养殖、种植、科普教育一体,占地800多亩,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投资3000多万元。许家桥乡牌楼村引进湖南森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设牌楼美丽乡村农业一体化示范基地,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动工建设生产基地。

六、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和谐是抓手

我们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还突出了乡风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把文明和谐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目前在12个省、市示范村,25个区级示范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59场,培训人次达1.18万人,让大多数村民掌握了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二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了以草坪、黄土店、石板滩等乡镇为主的百团大赛。去年全区举办了乡镇农民运动会。三是大力挖掘民间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以示范村重点打造了尧天坪镇舞龙、舞狮;沧浪坪村以孟子岩、黄金仙洞等景观的沧浪八景;周家店镇恒丰村的民间剪纸艺术、吹打乐;草坪的民间文艺表演;韩公渡镇城址村西汉时期的索县遗址挖掘;黄土店镇枞山嘴的竹文化节和花岩溪镇湖江坪紫云英花节;十美堂油菜花节;谢家铺、黄土店等乡镇的擂茶文化等。四是突出农村社会保障。目前37个示范村所在乡镇有80%建有敬老院,60%建有幼儿园。并大力推广官桥坪村的经验,在示范村实施了全面社会保障工程,加强了村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了农保、医保、低保、社保应保尽保,加强了村级合作医疗室和村医队伍建设。五是狠抓了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如石板滩镇荷花堰村号召妇女同胞做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做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做乡风文明的带头人,做邻里和谐的美丽使者。同时我们还在全区开展了千名党员干部“结亲连心入万户、扶弱帮困惠万民”活动。同时,还通过开展“记好民情帐,画好村情图”,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俯身“沾土气”、“接地气”,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

 

                                                常德市鼎城区老科协  汪鼎林  陈俊中

 


分享到: